Scientist inspecting glass-based semiconductor packaging

当芯片遇上玻璃:后摩尔时代的技术奇点

传统芯片技术正逼近物理极限,半导体产业站在历史转折点。玻璃技术为行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Quinn Myers

作者:Quinn Myers

13 分钟

随着硅基芯片微缩工艺逼近物理极限,半导体产业正将目光转向玻璃技术,以开启创新新纪元。

  • 摩尔定律逐渐放缓,推动行业从晶体管微缩转向先进芯片封装技术
  • 凭借优异的机械结构和电气特性,玻璃可实现更高密度、更快速度、更高能效的芯片集成
  • 肖特集团凭借数十年的玻璃技术专长积累,正加速这一产业转型进程
  • 玻璃芯基板技术有望重塑人工智能、互联科技及日常电子设备的未来格局

1965年4月,时年36岁的工程师戈登·摩尔在《电子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短文,这篇看似普通的文章彻底改变了计算技术的未来走向。时任仙童半导体研发总监的摩尔做出了一个惊人预言: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就会翻一番,计算能力将呈指数级增长。"集成电路将带来家用电脑等奇迹",他如此写道,精准预见了那个充满智能设备、数字通信和万物自动化的未来世界。

在那个年代,计算机还是需要占据整个房间的庞然大物。它们不仅噪音轰鸣、造价高昂,还需要专业团队才能操作维护。当时若有人说,有朝一日计算机将能装进手表、嵌入汽车、甚至塞入口袋,恐怕只会被当作天方夜谭。

然而,这个被称为"摩尔定律"的预言,其准确性却令人惊叹。数十年来,整个半导体产业正是凭借着以硅基和有机基板材料打造的、不断微缩的晶体管结构,推动着芯片性能的持续飞跃 —— 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这一定律犹如数字革命的引擎,不仅催生了智能手机和云计算,更为人工智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但如今,这个辉煌时代正走向尾声。

摩尔定律与物理定律的碰撞

"当前,我们正在逼近芯片特征尺寸的分子级极限,"肖特半导体玻璃解决方案事业部新业务开发经理柯林·施穆克(Colin Schmucker)解释道。一种名为"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刻"的先进芯片制造技术正在进军市场。这项技术被普遍视为传统晶体管微缩工艺的下一步,也可能是最后一步突破,它能让半导体制造商在硅晶圆上印制更微小、更精密的电路图案。

通过采用极短波长(13.5纳米)的光刻技术来制造超微细芯片结构,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刻技术实质上已经将晶体管尺寸和复杂度的极限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在这个临界点上,任何进一步的微缩都将因物理极限而变得几乎不可能实现。

"如果我们进一步缩小晶体管,最终会遇到量子隧穿问题,"柯林说,"因此,微缩将更多地依赖于半导体封装,而非半导体芯片本身。"

3D rendering of advanced semiconductor packaging design made possible by glass.
1/4
3D visualization looking closely at the ultra flatness and high-density interconnects of advanced IC substrates.
2/4
Detailed 3D visualization of layered semiconductor packaging using glass-core substrates, demonstrating how ultra-flat glass supports high-density interconnects and intricate circuit layouts essential for faster, more efficient chips.
3/4
3D rendering of advanced semiconductor packaging showcasing multiple layers of glass-core substrates and dense interconnects, highlighting glass’s ultra-flatness and ability to enable complex chip designs for high-performance, energy-efficient computing.
4/4

换言之,半导体产业正在面临物理空间的枯竭。硅基晶体管的原子级极限已不再是理论假设。随着人工智能系统等应用对算力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单纯依靠在硅芯片上堆叠更多晶体管的发展路径已然行不通。若不突破这一瓶颈,消费电子、通信网络、医疗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创新进程都将陷入停滞

柯林进一步解释道:"光刻技术的进步虽然延续了摩尔定律的生命力,但特征尺寸的微缩也让芯片设计复杂度呈指数级攀升。如今,开发最尖端半导体器件已成为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单次流片成本就高达数亿美元之巨。"

为解决这一难题,工程师们已将研发重心从芯片本身转向了更广泛的封装层面,这种多层结构不仅为芯片提供连接和供电,还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过去十年来,为应对这些挑战,先进封装技术已显著成为行业焦点,"柯林指出。新一代技术创新的方向已不再局限于晶体管尺寸的微缩,而是探索如何让多个芯片实现更高效的协同工作。

他进一步解释道:"通过异构集成技术将传统(成本较低)半导体与先进制程(成本较高)的小型芯片相结合,可以打造出整体成本效益更高、计算效率更优的半导体器件。这一切都是在封装层面实现的 —— 通常采用小芯片技术,即将多功能半导体芯片拆分为多个独立芯片,再通过最具经济效益的可集成技术进行组合。"

这种创新技术方案需要传统基板材料无法提供的特殊性能,而这正是玻璃材料的用武之地。

深入探讨:材料特性如何提升芯片性能?

  • 刚度:确保高性能计算所需的超细布线和组件的机械稳定性。刚性有助于固定精细布线,确保在微观尺度上快速可靠的性能。
  • 可结构化:创建微观特征的能力支持密集互连和高效设计,使数据在芯片组件之间更快、更高效地移动。
  • 电绝缘性:防止信号干扰至关重要,随着信号速度的提高,这一点变得越来越重要。
  • 热膨胀兼容性:确保封装内材料以相似速率膨胀和收缩,减少应力并降低长期故障风险。
3D exploded view of a glass-core based semiconductor chip demonstrating how glass enables ultra-flat, precise structuring for advanced chip designs with high interconnect density, electrical insulat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科林指出:"玻璃被视为异构集成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材料之一,它具有其他封装材料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优异的电绝缘性、极高的刚性、超平滑表面平整度,以及出色的微细结构加工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针对半导体封装应用需求,精准调控其热膨胀系数和杨氏模量等关键参数。"

相比之下,传统有机基板在相同条件下可能会变形、退化或干扰信号,限制了高性能计算系统的速度和可靠性。

不妨将计算系统比作一座城市。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依靠鹅卵石街道通行,在步行时代,这种不平整的路面尚可接受;但当汽车时代来临,颠簸、不稳定和低效的问题就暴露无遗。从这个角度看,玻璃就像是专为计算系统铺设的现代沥青路面:表面光滑平整,专为高速性能而设计。路面越平坦,计算系统就能运行得越快、越稳定。

那么,玻璃材料在半导体器件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科林详细解释道:"在硅晶圆上制造的半导体芯片需要被封装,这种封装结构既要提供电源和电信号传输,又要保护芯片安全。"他继续说明,"这些封装建立在由多层介电聚合物和铜布线组成的'基板'之上。芯片通过基板顶部的连接实现电气互连,最终被密封成完整的封装体。"

科林继续详解道:"玻璃将作为刚性增强层嵌入聚合物与铜布线之间。换言之,就是构成玻璃芯基板。具体工艺是:先将玻璃与聚合物、铜布线层压复合,然后在顶层进行芯片集成。"

正因如此,玻璃芯基板技术已获得行业广泛青睐。这项技术既能实现更精细的布线与更多连接点,又能确保信号完整性无损,同时还提升了散热效能。这些优势共同造就了体积更小、能效更高、性能更强的芯片设计方案。目前,半导体巨头已纷纷布局该领域,业界预计其商业化应用规模将在2030年前实现跨越式增长

深度聚焦:玻璃基先进半导体封装技术全景解析

半导体解决方案的竞赛

随着半导体行业即将迎来这一重大技术跃迁,各大材料供应商正竞相布局,为量产化提供所需的特种材料和制造工艺。肖特半导体玻璃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克里斯蒂安·莱勒(Christian Leirer)博士表示:"我们正凭借在特种玻璃材料和制造工艺上的深厚积累,全力满足半导体行业日益升级的技术需求。我们不仅能持续稳定地生产具有卓越表面平整度和尺寸稳定性的玻璃芯基板,更通过精准调控玻璃的各项性能参数,为芯片设计师提供了构建先进架构的完整技术自由度。"

这不仅仅是制造玻璃,而是制造具有正确特性和尺寸的合适玻璃。通过支持半导体封装的架构突破,玻璃可能成为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未来的关键。

科林强调指出:"玻璃技术将推动封装工艺的突破性进展,这不仅有助于新一代前沿人工智能模型的规模化应用,更将重塑全球通信基础设施架构,同时让摩尔定律的精神在计算创新的新时代得以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这正是戈登·摩尔在1965年预见的未来图景之一。细读那篇诞生了摩尔定律的里程碑文章就会发现,这位年轻的工程师早已预见:随着系统复杂度提升,采用"将大型系统拆分为独立封装、互连的小型功能模块"的架构,可能更具经济效益。

这一极具前瞻性的技术构想,如今正以小芯片异构集成技术的形式成为现实。通过在平坦稳定的玻璃芯基板上实现这种模块化架构,制造商能够在不过度依赖晶体管微缩的情况下,将芯片性能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玻璃技术的推动下,摩尔定律正焕发新生 —— 它不再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而是化身为指引未来芯片技术发展的战略蓝图。

肖特订阅邮件

了解最新动态:立即注册,获取《solutions》杂志最新经此啊故事,了解我们的高科技材料如何改变世界。

提交表格后,就表示您同意我们给您发送电子邮件,为您提供关于适合您需求的解决方案的更多信息。我们还会将您的个人信息与您提供的其他信息关联起来,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体验,使我们的客户服务团队能够高效与您互动。有关更多详情,包括选择退出的方法,请参阅肖特联系方式。

 

本内容由人工智能(AI)翻译生成。由于AI模型可能存在错误,仅原始版本具有法律效力。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免责声明
查看原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