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里程碑和技术里程碑
历史里程碑
![]() 奥托•肖特 | ![]() 恩斯特•阿贝 |
奥托•肖特 (Otto Schott)、恩斯特•阿贝 (Ernst Abbe)、卡尔•蔡司 (Carl Zeiss) 和罗德里希•蔡司(Roderich Zeiss) 共同在德国耶拿创立了“肖特及 合作伙伴”玻璃技术实验室。
1889
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 创建了卡尔•蔡司 (Carl Zeiss) 基金会。
1891 / 1919
耶拿玻璃厂成为基金会企业。卡尔•蔡司 (Carl Zeiss) 基金会成为独家产权所有人。
1900
肖特的销售收入中已有一半来自出口。
1927 / 1930
创立了第一批子公司:Farbenglaswerke Zwiese und Pirna (1927),位于Grünenplan的Deutsche Spiegelglas AG (DESAG) (1930) 和Glaswerk Mitterteich (1930)。
1945
“41个玻璃制造商中的奥德赛”:二战后,美军将管理人员和部分技术专家从耶拿带到西德。
1948
耶拿总厂收归国有 (1949年为苏联占领区 / 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转变为国民所有制企业。
![]() | ![]() 埃里克•肖特 |
在公司创始人奥托•肖特 (Otto Schott) 之子 — 埃里克•肖特 (Erich Schott) 的指导下,在美茵兹重新建立基金会企业。美茵兹成为肖特集团的总部及主要制造基地。
1954
在德国境外建立第一家生产工厂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Vitrofarma)。
1963
肖特开始全球化发展战略,在西欧和南欧建立生产工厂和销售机构,在美国 (纽约) 设立销售机构。
1966
在亚洲 (日本东京) 建立第一个销售机构。
1969
在美国 (宾西法尼亚州的Duryea) 建立第一家生产工厂。
1974
在亚洲 (马来西亚的槟城Penang) 建立第一个生产工厂。 .
1989
奥托•肖特 (Otto Schott) 研究中心在美茵兹投入运营。
1991 / 1995
德国统一后,美茵兹肖特总部接管了耶拿玻璃工厂的所有权。 经过改造、重组和整合,该工厂成为肖特集团的一部分。
1993
在东欧建立制造工厂和销售机构。
2002
在中国建立第一家生产工厂。

由基金会企业转换为股份制企业:肖特股份有限公司。 卡尔•蔡司(Carl Zeiss)基金会是其单一股东。
2009
肖特集团是一个跨国性高科技集团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设有制造基地和销售机构。

奥托•肖特 (Otto Schott) 开发出具有全新光学特性的光学玻璃,为特种玻璃的研发奠定了科学基础。
1884
开发出温度计玻管及水位表玻璃。
1887 / 1893
发明了抗化学侵蚀的硼硅酸盐玻璃,能耐高温及温度骤变。
1894
浇铸成直径达140厘米的用于天文望远镜的大型光学镜面。
1894
浇铸成直径达140厘米的用于天文望远镜的大型光学镜面。

借助于耐用性能超强的硼硅酸盐玻璃制成的柱面镜,Auer白炽灯得以实现技术突破。
1908
开发出用于制造药用安瓿瓶的玻管,并于1911年起以FIOLAX® 作为注册商标销售这一产品。
1911
肖特成为全世界首位采用熔炉内连续熔融技术的特种玻璃制造商。
1914
为家电行业提供精加工平板玻璃。
1918
耐热家用玻璃问世,并于1921年起以JENAer GLAS®作为注册商标销售这一产品。

使用丹纳法 (Danner Process) 实现自动、连续的玻管拉制。
1923
开始制造药用安瓿瓶,起初为手工生产,于1928年实现药用安瓿瓶的机械化制造。
1930
使用“垂直引上法” (Fourcault Process) 进行自动、连续的平板玻璃拉制。
1935
手工制成电视机显像管。
1938
开发出世界上最早的镀膜技术。
1939
为电子科技行业开发出玻璃与金属的密封封接技术。
1950
DURAN® 实验室玻璃成为化学实验室的新型通用玻璃。
1955
实现电视机玻璃组件及中空玻璃的完全自动化生产。
1957
在美茵兹和耶拿制造的光学玻璃应用于美国和苏联的航空领域。

开发出照明和成像的光纤元件。 主要应用领域为医学科技和照明科技。
1968
肖特研发的ZERODUR® 微晶玻璃应用于天文望远镜镜坯,将天文学应用望远镜引入一个新纪元。
1969
在尼尔•阿姆斯特朗 (Neil Armstrong) 和艾德文•阿尔德林 (Edwin Aldrin) 实现人类的首次登月时,应用了肖特的光学玻璃的电视机和照相机传来了“阿波罗11号”的壮观的电视图像和照片。

为汽车行业应用开发出玻璃与金属的密封技术。

SCHOTT CERAN® (肖特赛兰®) 微晶玻璃应用于烹饪面板,进入全球厨房用品市场。
1973
推出轻型眼镜片玻璃,改进眼镜佩戴者的佩戴体验。
1978
推出PYRAN® 防火玻璃。
1979
世界上第一个除尘系统在肖特的一个玻璃熔炉投入使用。 肖特随之为环境保护设立了标准。
1979
推出用于烤箱和壁炉面板的ROBAX® 透明微晶玻璃。
1983
推出太阳热能抛物面槽式集热发电厂所应用的玻管。
1985
推出用于制造商店橱窗等的防反射AMIRAN® 玻璃。
1986
推出应用于航空技术的电子封装元件。
1989
与浮法玻璃制造商比利时Glaverbel及美国Gemtron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将平板玻璃加工专有技术拓展到家用电器行业。

以离心浇铸工艺制造出直径达8.2米的ZERODUR® 天文望远镜镜坯,应用于智利的“超大型望远镜(VLT)”。
1993
厚度仅0.03毫米的超薄玻璃促进了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
1994
采用微型浮法工艺将硼硅酸盐玻璃的制造推广到各种广泛的应用。

推出内部镀膜的SCHOTT Type I plus® 药用西林瓶。
1998
推出氟化钙晶体,用于芯片制造。
2001
进入光伏产业。 SCHOTT Solar在光伏领域的渊源和技术专长可追溯到1958年。
2002
推出不含有害重金属添加物的SCHOTT CERAN® (肖特赛兰®) 微晶玻璃灶具面板。
2002
开始预灌封高分子注射器系列的生产。
2004
推出用于背光照明显示的背光源玻管。

应用于太阳热能抛物面槽式集热发电厂的太阳能集热器面世。
2008
太阳能集热器被德国联邦总统霍斯特·克勒 (Horst Köhler) 提名为“德国未来奖” (German Future Prize) 的三个重要创新产品之一。